据FM106.9南京新闻综合广播记者王佳佳报道,由南京中山植物园与西双版纳植物园联合举办的“走进神奇热带雨林•体验生态西双版纳”科普展,今天上午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温室开幕。
一走进中山植物园南园温室,满眼的热带植物,让人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中。展览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珍奇动植物及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药,还有热带雨林的保护,人类与雨林和谐相处的实例等为主,同时也展示了云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主任胡华斌说,云南几乎一半的生物物种都在西双版纳,土地面积只占全国0.2%的西双版纳,却拥有着4600多种植物,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6%,这其中不乏很多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他说,仅他们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就有270多种濒危植物。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独有的植物特性,展览现场展出了来自西双版纳地区的70多种特色植物种子。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种子就是一小粒一小粒的印象,很多植物的种子不仅个头超大,还自带“小翅膀”。胡华斌主任拿出一颗望天树的种子向记者展示,只见这颗差不多有一个开心果大小的种子外,还包裹了三到四片叶子,叶子在种子的顶端,形成一个小螺旋桨的造型。
“因为热带雨林里的木本植物啊长的比乔木高大,像这个望天树能长到70米、80米高,它(种子)要从很高的地方坠落下来,它有这个东西,(像)翅膀啊,它就会旋转,它掉下来就不会破,它也可以砸在土壤里面,像望天树(现在)只有云南的南部和广西少量的部分有这种望天树。”
胡华斌主任说,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正是因为我国老一辈的植物学家在西双版纳地区发现了望天树,国际上才最终认定,中国有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配合展览,现场还展出了120件,如傣族的树皮衣、织锦,基诺族刺绣、挎包等西双版纳地区的民俗类物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讲解员 依坎旺:
“这一套是树皮做的衣服,这是在很久以前我们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基诺族这些少数民族会做的衣服,在过去是防潮保暖的,效果特别好。它是用一种叫作箭毒木的树的树皮来做的,箭毒木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说一个词大家肯定会知道,见血封喉,这个树就是见血封喉树,它有毒,但是它的树皮纤维非常的厚实柔软,过去呢把它的树皮取下来以后,在河里面浸泡,不断地锤打去除毒液以后,只剩下这个厚实柔软的纤维以后,可以用来做衣服穿。当然在过去,这种衣服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穿的,一定要像比如说非常酋长这样级别的人才可以穿这个树皮衣服的。”
依坎旺说,由于现在箭毒木已经受到保护了,不允许砍伐,所以树皮衣服也已经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不过,当天现场展出的一些展品,有很多现在当地人还在使用。
“构树的树皮是用来造纸的,出来是棉纸,它是傣族用来保存文字,记载文字的一种书写材料,现在我们版纳那边有专用的村寨,有专用的造纸的艺术,现在还在用。上边那个是贝叶经,它是用贝叶棕的树叶来记载的佛经,那是一种棕榈树的叶子,它原本是绿色的,很大的一片叶子,把它砍下来以后,剪成一条一条的,放水里面煮,然后就变成这个颜色的。上面的是刻笔, 那个刻笔刻写上文字,再刷上一层墨,就可以看得到字迹了,然后再刷上一层植物油,晒干可以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还不容易被虫蛀。”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教授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一场展览,为江苏公众开启一个探知热带雨林奇观、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王国奇妙生命现象的窗口。
“第一就是让大家认识热带雨林的一些树种,第二就是培养保护森林的意识,我们通过认识这些植物的用途,可以提高我们市民的爱护森林的这样一个意识,第三就是希望今后大家能够参与到植树造林,特别是义务植树活动,来提升我们生态环境质量。”
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今年5月,期间还会有雨林寻宝、花海星空等一系列的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