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植物园举行纪念90周年暨系列学术活动
南报网讯 (通讯员 秦亚龙 记者 徐宁)2019年10月18日上午,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举行90周年纪念暨系列学术活动。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前身为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建于1929年的“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植物园现保存活植物7000余种(含品种),拥有馆藏植物标本70余万份,设有专类园区19个,含中国首次依循Bessey分类系统建成的植物分类系统园、中国首座盲人植物园及2019年提升改造的盆景园和蔷薇园。
来自国内30余家植物园、科研院所和高校负责人,以及美国国家树木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植物园、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等国际植物园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美国、俄罗斯、日本、匈牙利、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17个科研单位的代表等约300人出席会议。
在随后题为“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所长等26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将聚焦植物多样性迁地保育,植物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遗传改良和可持续利用,以及植物生态环境修复,植物园管理与环境教育等议题,进行为期2天的交流讨论,分享学术成果与成功经验,共同探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路径和对策。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国内外植物园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合作桥梁,共同推进植物科技创新发展和成果应用。
活动期间,还将先后举行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2019年度会议、中国科学院植物园2019年学术论坛、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会、以及《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新书发布会暨嘉卉&江苏植物研究所科学画展开幕式、嘉卉自然艺术论坛等学术和文化活动。
期间举行的相关活动如下:
南京中山植物园90周年华诞之际,新建立的江苏乡土珍稀树木园开园,盆景园和蔷薇园进过几个月的提升改造,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园。同时我们也在植物博览园(南园)举办了食虫植物展、多肉植物展,南京中山植物园历史与当代园景图片展、南京中山植物园与美好生活科普展等多个科普活动,布置大量精品造型菊花、组合花卉小景,大面积盛开的向日葵和格桑花,让游客在花海欣赏金秋美景,走进奇妙的植物世界。
盆景园提升改造重新开放
南京中山植物园盆景园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位于植物园中心区域、中山像旁竹林路。园中盆景大部分秉承海派盆景艺术风格,明快流畅、师法自然,具有金属丝绑扎、造型快的特点。2019年,植物园对盆景园进行了提升改造,以“锦绣盆景,如画金陵”为设计理念,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南京派的技法,对于盆景的陈列与摆放,也独具匠心。以白墙为布,盆景为花纹,编织出一幅幅优美的盆景画卷。将南京特色融入植物园,既可对地方文脉起到传承作用,也能引起游客的共鸣。
盆景园于十月一日开园,分为游览区、温室冬季保育区和生产养护区,展示150余盆树桩盆景、水旱盆景、水石盆景等精美盆景,涉及40余种盆景植物。各类精美盆景与曲径回廊、洞门漏窗,共同营造出集展示、科普、娱乐为一体的新中式景观专类园,令游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蔷薇园提升改造重新开放
蔷薇园始建于1982年,占地5310平方米,2019年5月起,蔷薇园进行景观提升改造,种植了蔷薇科、木兰科、豆科等观赏植物100余种,打造成集蔷薇科研究、栽培、观赏于一体的专类园,并于国庆开园。
景观提升后的蔷薇园,利用欧式景亭、水池、廊架构成的轴线,结合远处明孝陵、紫金山的借景,布局更加合理,景观层次更加丰富。月季种植区位于蔷薇园的中央,结合改造收集、展示大花月季、丰花月季、灌木月季、藤本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蔷薇、玫瑰等300余种,中间有风格迥异的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月季品种区,东西两侧将不同类型的月季组合种植,另外,将珍贵的“恩钿女士”月季和蓝紫色系月季、蔷薇、玫瑰种植在同一块区域,以方便公众更直观地对比三者区别。每年的3到11月,各种花卉次第开放,争妍斗艳,月季、蔷薇、玫瑰姹紫嫣红,可谓满园锦绣,遍地芳菲,惹人流连。
新建江苏乡土珍稀树木园开园
江苏乡土珍稀树木园占地面积约55000平方米,规划收集、保存、展示江苏本土珍稀树木150余种,包括银缕梅、南京椴、秤锤树等珍稀植物,园区由东向西,通过两处石拱门依次划分为乡土观赏树种展示区、乡土经济林果树木展示区和乡土生态树种展示区。该园通过江苏乡土珍稀树木向公众讲述江苏人民发现、保护和利用植物的故事。
该园于2019年5月动工改造,目前已引种栽培了10种70株珍稀乡土树种,分别为马尾松、红毒茴、大叶冬青、蓝果树、木荷、金钱松、天目木兰、浙江楠、秤锤树、银缕梅,其中后5种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后续将继续引种和培育,将该园打造成江苏珍稀乡土树种最全面的专类园区。
食虫植物展
食虫植物,是指能够诱捕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并能够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以补充自身养分的植物。食虫植物的大部分猎物为昆虫和节肢动物,有些种类甚至可以捕获一些蛙类、小蜥蜴、小鸟等小动物,所以也称为食肉植物。
食虫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大多生长于缺少营养的土地中。恶劣的生长环境迫使它们进化出了特殊的本领,可以通过捕食昆虫等小型动物来为自己补充营养。目前全世界发现并确定的食虫植物有600种以上,其中比较常见的种类有猪笼草、捕蝇草、瓶子草、茅膏菜、捕虫堇等。
多肉植物展
多肉植物展于10月1日至春节期间在南园多肉多浆温室开展,集中展示100余种珍贵的多肉多浆植物,并通过巧妙的组合打造出多种特色多肉组合盆景。
此次多肉植物展,不仅有色彩丰富的多种景天科多肉,还有一些重量级珍稀多肉植物:如世界一级濒危植物、年龄超百岁、花开胜牡丹的龟甲牡丹;形似灯笼的世界一级濒危植物花笼,一年开4-5次花,星星点点甚是热闹;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下生长寿命可达1000年的濒危植物百岁兰;还有花纹像印章的番杏科的生石花、玉锥花,黄色、白色的花灿然绽放,耀人眼目。
本次展览将于10月18日-11月18日,在植物博览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热带植物宫二楼大厅,展出从过去到现今40余张园景园貌照片,生动再现植物园9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当代的建设成果和优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