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所(园)牵头主编,华南植物园和昆明植物园共同主编的《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金缕梅科》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作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持的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植物园迁地栽培植物志编撰(2015FY210100)”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包括所(园)在内的9家植物园对迁地栽培的金缕梅科植物引种保育工作的系统整理和成果总结,对提升我国植物园迁地保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本卷主编:刘兴剑 彭彩霞 李函润
金缕梅科在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科共30属140种,间断分布于欧洲东南部—西亚北部、非洲南部(包括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北美东南部。东亚地区是世界金缕梅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我国自然分布的金缕梅科植物有19属74种。
本书共收录9个国内植物园内迁地保育的17属53种(含变种)金缕梅科植物,及反映植物形态特征的彩色照片500多幅。物种拉丁名主要依据《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五卷第二分册并参考了Flora of China。每种植物从中文名、别名、学名、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信息、物候、迁地栽培要点、主要用途和识别要点等方面加以详细描写和总结。书后附有检索表和各园迁地保育的金缕梅科植物的种类。
所(园)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引种至今,共迁地保育了12属26种金缕梅科植物,成为国内收集和保育金缕梅科植物最多的植物园。在金缕梅科植物研究中做出的主要贡献就是银缕梅属(Shaniodendron)植物的发现、采集和命名。最早由我园贺贤育先生于1935年在江苏宜兴善卷洞采得相关标本;邓懋彬、魏宏图先生和郝日明研究员等在银缕梅属的发表和分类地位修订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我园在银缕梅的繁育和回归方面也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该书的出版,对于农林业、园艺、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也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