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园)植物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对五种沿海绿化常用树种,即杨树(Populus deltoids)、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中山杉(Taxodium ’Zhongshanshan’ )、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和夹竹桃(Nerium oleander)的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利用原位凋落袋方法,监测了270天内凋落叶的质量损失及化学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凋落叶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夹竹桃的分解速度最快,而杨树最慢。初始凋落叶化学性质与分解速率无显著相关性,但分解过程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与质量损失密切相关。尽管夹竹桃凋落叶分解迅速,但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总腐殖质和胡敏素的含量。不同树种的凋落叶分解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结构组成,与土壤有机碳、腐殖质及凋落叶成分呈现特异性关联,表明细菌多样性在有机碳动态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表明,在滨海盐碱地造林中优选如夹竹桃等快速分解的树种,能够显著优化土壤碳储存,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Tree species selection for optimizing soil carbon storage: Insights from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analysis in coastal ecosystems”为题,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二区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F=8.0)。植物景观生态项目组周之栋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LYKJ[2022]02)、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BE2022420)以及自然资源部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CSMERMNR2021109)的资助。
图片摘要 不同树种凋落叶分解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