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建议,由江苏省牵头,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区域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为建设美丽长江提供技术支撑。
薛建辉说,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近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水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偏重、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凸显、生态环境绿色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水平不高等方面。尤其缺乏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综合解决方案和科学治理模式。
对此,薛建辉建议,由江苏省牵头,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在重化工业绿色发展与减排技术与装备、城镇污水污泥高效低耗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农村水污染治理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河湖生态治理与健康恢复技术、大数据智慧管控技术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推动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此外,国家在“十四五”期间,设立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科技专项,鼓励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协同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绿色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等,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能力和水平。统筹协调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资源,构建长江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预警智慧平台,形成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联动机制,打造流域尺度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平台,实现流域协同保护与治理。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薛建辉建议,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中的主体作用,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形成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技术产业化完整创新链。探索建立中心运行管理、研发经费投入、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评价激励等方面新机制,充分释放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活力。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通讯员 顾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