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诗词中常出现植物?《诗经》中提到最多的植物是什么?5月26日下午,“南京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走进位于浦口区的南京河西中学,围绕植物学主题开展知识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让近200名学生感受植物科学的魅力。
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金 摄
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金 摄
南京中山植物园副研究员、全国观赏园艺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梅博士,以《诗词中的植物学》为主题,从《诗经》中的植物说起,以大量的图文实例阐明为何没有植物就没有诗词,介绍了历代诗词中出现最多的植物及相关诗词,并启发学生们思考植物与人类的依存关系。“以前,人们住在森林里,主要以狩猎和收获本地植物的种子、果实、根等器官为食,所以诗词中常出现植物。”“《诗经》中提到最多的植物是桑、黍、稷,提到比较多的还有麦、大豆、稻、小米、芦苇、松等。”李梅说。在揭示植物学知识和诗词中植物真、善、美、趣的同时,她还呼吁学生们爱惜粮食,牢记“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的使命。讲座结束时,李梅将自己撰写、获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的书籍——《撷芳植物学家手绘观花笔记》赠送给了学校。
通讯员 夏远娟 摄
教室内,学生们聆听植物学知识津津有味;操场旁,学生们寻找绿化带里隐藏的仿生小动物不亦乐乎。由演示老师提前在数米长的绿化带里摆放一批仿生小动物,包括蚂蚱、蝴蝶、蚂蚁等,颜色与泥土或植物接近。参与活动的学生们集中注意力、依次仔细寻找,直到找出所有的仿生小动物为止。“这样的体验活动既锻炼了我们的观察能力,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与植物群落的依存关系。”南京河西中学初一学生刘欣蕾告诉记者,同学们都希望这样的科普活动以后能经常举办。
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金 摄
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金 摄
据介绍,2021年“南京科普报告进校园”系列活动是由南京市科协、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南京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南京科普教育基地应用协会承办。活动旨在丰富中小学生课外学习内容,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创新能力,帮助学校引入优质的科普资源,助力科普周、科技节等校园活动,更好的满足中小学师生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今年是该项活动开展的第6年了,计划完成100场次的进校园活动,辐射全市12个区的中小学。截至目前,活动已举办过半。
南报融媒体记者马金 通讯员 夏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