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育是植物园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植物园物种的收集数量、丰富程度直接反映了植物园的科研实力与支撑能力,同时也是进行植物展览、植物科普的重要依据。因此,对植物园来说,植物引种保育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开展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增加植物迁地保育的种类,加强植物资源、物种保育、植物系统演化等研究工作,2023年春季,所(园)植物引种保育中心联合植物标本馆、植物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研究中心、观赏植物研究中心等科研人员赴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浙江、贵州、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开展了规模性的植物野外考察和引种采集。
本次野外植物引种,主要根据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以及专类园建设的发展需要,立足华东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与保育,同时对安息香科植物、金缕梅科植物及年度引种计划中的植物种类进行野外种苗的采集。采集人员分成5个采集队:其中引种保育部及观赏植物研究中心一队,赴海南、浙江等地调查采集;植物标本馆两队,赴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等地调查采集,植物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研究中心两队,赴滇东南和滇西北调查采集。途中采集队员遭遇风雨雷暴、高海拔寒流等极端天气及野外车辆故障等问题,但他们团结协作,马不停蹄,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预期目标。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共采集到种苗1288号,拍摄物种彩照15000余幅,重要种苗采集了凭证标本与DNA干燥叶片材料。本次调查共发现珍稀濒危植物共计93种,包括区域性灭绝(RE)的水菜花、以及其他极危(CR)、濒危(EN)、易危(VU)物种如保亭花、山铜材、榼藤等,其中苏浙皖地区采集到近30种珍稀濒危物种,如腋毛勾儿茶、金刚大、马铜铃、宽叶泽苔草、温州冬青、福建马兜铃、安徽贝母等多种植物均是所(园)首次引种。经过此次野外植物采集工作,丰富了我所收集保育的植物种类资源,进一步推进了我所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工作。
目前,引种保育中心工作人员已对采集到的种苗进行精心处理,保存至引种苗圃,为下一步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与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