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地?”“湿地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生活中我们能做些什么保护地球?”……9月24日,“走近科学 探秘自然”林业科普系列活动首场“森林湿地与美好生活”在金陵图书馆举办,给到场观众带来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堂。
“夏天穿棉袄热不热?过量的二氧化碳,就像给地球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地表和空气中的温度都被提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南京林业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生态学会秘书长葛之葳用别开生面的比喻,调动起现场学生、家长的兴趣,开启了主题为“种树‘碳’秘”的授课演讲。
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减少碳排放对于保护我们地球的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而湿地生态系统,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在湿地中,丰富茂盛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碳,并在湿地土壤中不断积累。而湿地中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碳,也在湿地中不断积累,被“固定下来”,得以有效储存。植物、土壤等多重作用,使得湿地成为陆地上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葛之葳的带领下,二年级学生陈俏羽在小课堂中收获颇丰,“今天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原来植物可以把二氧化碳作为‘食物’吃掉,并吸收储存起来,这样植物就可以慢慢长大,也可以帮助地球脱掉厚厚的‘棉袄’,让地球更健康。”
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我们可以看到,香蒲就像一颗颗蜡烛,它不但做成美食,还有极强的水质净化能力。”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观赏园艺博士、高级实验师李梅图文并茂“趣谈湿地植物”。
“植物可以净化水质”“让人的心情变得更美好”“有药用的价值”……课堂上,李梅分享植物与人类的紧密联系,同学们也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三年级学生陈熙彦分享,“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课程结束后,科普专家带领学生通过“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角色”扮演游戏了解湿地中丰富的生态样貌;通过主题绘画,创作出心中最美的湿地世界。“此次科普的对象是小学生,通过丰富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森林保护、湿地保护的认知,同时我们希望他们可以将自己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小伙伴,甚至带动家长、带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薛建辉教授表示。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梦迪/图文 通讯员 姜博
编辑: 李梦迪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