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横板.png                               

  交汇点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什么说“大食物观”是新时代的粮食安全观?为推动“大食物观”落地,中国的植物学家及植物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哪些研究和努力?3月30日,以“植物科学与大食物观”为主题的中国植物学会2024年省级学会理事长联席会在南京召开。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等专家领导、监事会成员、各专业委员会(分会)负责人和各省级植物学会理事长、秘书长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种康院士介绍了本届学会的发展规划,重点部署了下一步科普工作,对联合全国各级各地植物园开展形式多样且富有区域特色的国庆大型科普活动、万人进校园宣讲活动及科普短视频和科普文章创新作品大赛等系列科普活动进行了全面介绍。现场还举行了2024年全国植物园联合科普活动启动仪式。

  本次会议,中国植物学会还联合30个省级植物学会共同发起“推动植物科技创新,科学践行‘大食物观’”倡议书。倡议书围绕推动学科发展、构建可持续大食物体系、合力建设高水平专家智库、科学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科普五个方面,倡导广大植物科学工作者,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引领科学传播等,合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议邀请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黄三文院士、南京大学谭仁祥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巩志忠教授及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高彩霞研究员,就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植物学科前沿科技、社会热点问题等内容进行科普报告。

  现场还就科学践行“大食物观”和开展高质量科普工作进行了研讨交流。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省级学会和分支机构的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工作从智库建设、学术交流、科技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想法和见解。

  种康院士表示,2024年是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的开局之年,学会将进一步聚焦国家科技战略布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联合各省级植物学会、分支机构、科普教育基地及相关媒体,凝心聚力,强化统筹协作,努力形成科普资源互联互通、科普品牌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学会全面发展。

  据了解,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上世纪50年代即开展了板栗研究,板栗其实是不错的木本粮食,眼下该所研究推广的薄壳山核桃也是很好的粮食来源,既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又是改善国民膳食结构的高端食用油。树立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次会议十分有意义,是我们植物学家、植物科技工作者响应总书记‘大食物观’号召的会议,积极开展研究探讨,挖掘植物资源,减少依赖进口,让中国饭碗更‘丰盛’,让植物科学研究真正服务老百姓。”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姚东瑞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文 华苏杰/视频

编辑: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