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横板.png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昨天,“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展在中山植物园开展,展览主要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贸易区域经济植物及文化交流,并介绍了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中国的部分植物以及经由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部分中国植物。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从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引进、驯化、栽培了包括农作物、粮食作物、园林花卉、油料作物、纤维作物、药用植物等数以万计的物种。专家介绍,通过“一带一路”引入我国的食药植物种类极多,已经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至今保留的含”西、胡、番、海、洋”字样的瓜果、蔬菜、调料、草药、纤维、油脂等植物物种,均带有域外、舶来之意。如西瓜、西洋参、西洋梨、西葫芦等,胡瓜、胡麻、胡桃、胡椒、胡萝卜等,番木瓜、番石榴、番荔枝、番红花等,海葱、海枣、海巴戟等,洋葱、洋金花、洋芋、洋甘菊、洋槐等。也有些引进的经济植物,直接冠以国外的国名或地名,如法国梧桐、印度防己、荷兰芹、欧洲防风、日本当归等。本次展览内容,选自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出版的《“一带一路”经济植物》一书,主要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植物交流的历史与传播,并重点介绍了24种经济植物,展览在中山植物园南园温室二楼展出。

      为配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平时仅周末开放的中山植物园科普馆,昨天全天对外开放,科普馆展示内容包括“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与人类”“植物与生态文明”及“奇妙的植物世界”四个部分。除了实物展品以外,这里还采用了实景还原、互动触摸、幻影成像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并设置小游戏,力求为参观者提供更丰富有趣的体验。同时,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昨天还与江苏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签署了共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的合作协议。

      秦亚龙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盛文虎